人物名片:肖益平,1964年生于安化县,现为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评茶师、高级农艺师、国家茶叶技术标准化委员、国家边销茶工作组委员、中国黑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千两茶的现代复兴是他的亲力之作。2008年安化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名录》,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
“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这是千两茶大师肖益平的微信个性签名。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这位大师一辈子对茶的追求,更道出了他对茶发自内心的热爱。
2015湖南茶叶“千两茶大师”、中国黑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高级评茶师、国家茶叶技术标准化委员……这一系列莫大的荣誉,更是对他事茶事业最好的诠释。
近日,在白沙溪茶厂的书画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大师,素雅的打扮,身材适中,有着山里汉子独有的精气神,却又处处透着沉稳和淡然。
一杯千两茶汤上桌,一股厚重的茶香萦绕,而采访就在墨香伴着茶乡的画室中进行。
湖南不仅有湘绣还有湘茶
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自古以茶扬名天下。
1964年,肖益平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山城。
1980年,刚刚高中毕业的肖益平招工进入了白沙溪茶厂工作,在车间工作几年后,他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师从中国茶学泰斗施兆鹏。
“在农大学习那段时间,使我对黑茶,特别是千两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黑茶的文化、制作工作、保健作用都让我为之着迷。”回忆起那段学习岁月,肖益平说自己受益匪浅。
学成归来后没有几年,肖益平接到了厂里一个重要任务:厂里决定以千两茶为主打产品,改变白沙溪逐渐走向衰落的困境。而研制千两茶这个重担则由肖益平为主负责。
众所周知,黑茶中的“千两茶”是湖南黑茶中独有的精品,因其独特的外观、品质及独有的制作工艺,被称为“世界茶王”。
千两茶生产工艺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流传于少数民间作坊,为世代家传之密,其制作工艺只掌握在极少数老技师手中。1952年,实行国有化经济改革,白沙溪茶厂将少数掌握千两茶技术的老技师聘请到茶厂带徒生产,第一次恢复了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度失传的安化千两茶生产。1958年因国家计划变动,要求白沙溪茶厂以机械化生产的花砖茶代替人工踩制的千两茶生产。因此,在30多年中除了1983年临时性生产过一批千两茶后,再也没有生产。
停产30多年,要再次恢复千两茶生产,可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当时生产千两茶面临着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原料、三没有技师的困境,是一次抢救性的恢复。”
可年轻气盛的肖益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毅然接受了这个其梦想很久了的任务。没有技术,就千方百计找到了70多岁的原来白沙溪的老厂长当技术顾问;没有制作千两茶的竹篾篓子,就四处寻访名师;踩茶没有人员,就请回了一批退休了的老技师,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开工了。
在肖益平的努力下,白沙溪茶厂的千两茶制作车间办起来了,在“压起来呀,把杠抬呀!重些压呀,慢些滚呀!大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劲呀。小杠绞得匀呀,粗茶压成粉呀,细茶压成饼呀,香茶销西口呀……”的号子声中,白沙溪茶厂的千两茶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茶的又一瑰宝。
2008年,白沙溪千两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白沙溪黑茶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指定礼品茶和联合国馆专用茶,代表中国茶香醉世界。2015年,白沙溪千两茶获评为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闪耀世界舞台。
而肖益平当初“把湖南的安化黑茶做出去,让全世界都看看,湖南不仅有湘绣,还有湘茶”的梦想实现了。
“安化千两茶”是炼出来的
千两茶这么神奇和独特,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当谈到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时,肖益平的神情明显激动了起来。
“其实‘安化千两茶’工艺的特殊性不在于‘制’而在于‘炼’”。肖益平一语道破千两茶的奥秘。
“为什么呢?”看到我们眼里的疑问,肖益平娓娓道来其中的“玄机”。
“首先,千两茶的原料要通过‘七星灶’的烘焙,增添其特殊的松香气味,这是第一‘炼’。何谓‘七星灶’,即根据北斗七星在银河系中的排列方位而设置的七个灶孔而得名。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节能省柴,火力集中升温快,更重要的是使茶叶在烘焙上受到灶内如同一个小天体的七星相拱,被放射出的灼热之光的烤炼,排除异味,炼就茶香之精华。”
“其次,‘安化千两茶’加工工艺的核心是七人小组踩制法。七为阳数,绞杠司压乃刚气十足,上如五岳压顶,气势恢弘;下有抽篾紧篓,犹如黄龙翻滚;加工号子,气壮山河,粗犷有力,凝七人之阳刚,聚七音之韵律,惊天地,泣鬼神。若身临其境,宛如进入了远古野旷时代,场面十分壮观,顿生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之感。”
“最后,是‘安化千两茶’七七四十九天的自然晾制过程。其干燥方式也十分独特,不入烘房,而置于露天晾棚,经日晒夜露,历炼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由缓慢发酵至自然干燥,吸人气和天地之灵气为一体,方能形成一支独具奇效,越放越神的千两茶。”
如此复杂而又神奇的工艺,难怪茶业界人士都说“安化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的灵魂,是制茶人力量的聚集。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心做茶
2014年6月15日,“白沙溪黑茶‘大师千两’全球首发式暨文化品鉴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首发仪式竞拍环节中,白沙溪黑茶“大师千两”竟以高达88万元的价格被拍走。
而这款茶的研发者,不是别人,正是肖益平。
其实不只是这一款,肖益平每制作的一款千两茶,一面世总是受到市场的追捧。这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做茶,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心。唯有用心,才能达到‘人茶合一’。”肖益平如此说道。
简单的一句话,诠释的却是作为大师的理念和境界。是啊,工艺人人都有,为何白沙溪却成为佼佼者,也许这就是答案。
几十年来,白沙溪人“一直在传承,一直在创新”,不断去了解和琢磨做茶的真谛,用心做好每一款茶。
在做茶的实践中,白沙溪人都会遵从“用心”这个原理。在至关重要的拼配工艺上,总是力求精益求精。根据选择的原料等级以及每种原料拼配中的差别,产生的口感差异,从多范围多方案的拼配中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一如包子的馅,表面相似,馅不同而味道各异,一如白沙溪黑茶:“每一泡都有特色,每一泡都有故事”。
在白沙溪茶厂35年,千两茶的厚重、溢香、内蕴让肖益平拥有了一颗茶心——严谨、用心、沉稳,而这也成为了他与白沙溪一辈子解不开的缘分。
他说,他愿意为安化黑茶奋斗一辈子,并乐在其中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