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博物馆位于万里茶道的起点安化县县城南区向东2km左右黄沙坪古茶市入口,占地面积约10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主楼9层,高39米,裙楼两层,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
安化黑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黑茶专题展示博物馆,融收藏展示和观光旅游于一体,是中国黑茶之乡的标志性建筑。2012年9月破土动工,2015年10月向市民免费开放。安化风光旖旎,安化黑茶博物馆也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是安化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也是益阳地区的一张旅游名片。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安化黑茶博物馆馆藏文物628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45件,三级文物407件,对黑茶及安化历史文化研究极具文学价值。馆藏重点文物有:
1、清乾隆二十八年巨型铜钟,是当时在安化开茶行的山陕茶商为祈祷安化风调雨顺所铸,见证了明清时期安化茶业的繁荣兴盛;
2、民国二十七年,陕西财政厅颁发给安化商人益生源的官茶票,是当时政府对黑茶贸易规范管理的佐证;
3、1951年安化黄沙坪晋安茶厂与“湖南省联合社压制”安化黑茶砖,经过六十余年的漂泊流转,又重新回到了他的故乡产地黄沙坪,放置在黑茶博物馆展出;
4、民国彭先泽所绘安化黑茶运输路线图,详细地标出了当时安化黑茶运销西北的路线,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5、清代大红色人物故事纹雕漆大捧盒,出自清宫廷,为两江总督陶澍家所有。浑厚大方,色彩沉稳,文饰精细,是古代漆雕中的精品。
6、清代宫廷画师张皋绘陶澍像,上有陶澍自题诗,并官印齐备。保存完好,尤为难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科学美观的陈列布展
安化黑茶博物馆主楼9层,高39米,裙楼两层。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外部采用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风格及徽派建筑风格,马头墙、小青瓦等构造颇具特色,建筑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造型优美,气势宏伟。安化黑茶博物馆主楼一至三楼为陈列展厅,面积约2100平方米,三个展览一脉相承,互为一体,极具美学价值。
一楼以《神韵安化》为主题,以图片和场景复原相结合为主要的表现方式。以青山、绿水、碧湖、梯田、茶园、奇石、神洞、廊桥、风情、古镇、古道、英杰十二个部分介绍了安化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既展示了安化的神韵风光,又为二楼主题展览即安化好山好水出好茶作铺垫。
二楼以《黑茶飘香》为主题,以好山好水出好茶为基调。本陈列以图片、文字、多媒体、实物为展示方式,着重展示千百年来安化黑茶发展历程和安化人围绕黑茶的发展与繁荣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安化黑茶发展历程中遗留下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存等。
三楼以《岁月留痕》为主题,是安化匾额与碑刻文物的专题陈列。匾额文物为馆藏特色,几十块清代至民国的珍贵匾额在此陈列中展出。在“陶澍尚书第”部分,展示了来自陶澍故居的大量木刻、石碑以及两江总督陶澍的书法墨迹等文物。而清代科举榜眼黄自元的书法,被同治皇帝誉为“字圣”,其侄黄凤岐文武双全,曾教导谭嗣同剑术。安化黄氏一门三进士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三、“黑茶之乡”品牌的集中体现
安化黑茶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安化黑茶”是茶叶史上一个著名品牌。据统计,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3万亩,茶叶产量7.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2亿元、税收2.8亿多元。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强,黑茶产量连续十一年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黑茶之乡”。
1.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唐代杨晔(公元856年)《膳夫经手录》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文献。
2.万里茶路的起点。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
3.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在安化创建。1939年创建于安化江南,1950年迁安化白沙溪,至现在有70年厂史。
4.有沉积数百年成熟的独特加工工艺。“花”即金花—冠突散囊菌,属国家茶行业唯一列为二级机密保护菌种,“茯砖茶”中的金花,是安化白沙溪茶厂花10年时间研制成功的。
5.独特的制作工艺。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工艺和严密的师承关系,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条件。安化冰碛岩形成于6亿年前,约占地球总量的85%,安化拥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环境。
四、文旅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
今天,安化已成为中国黑茶之乡,成为中国重点产茶大县。安化黑茶博物馆也是各地茶商考察黑茶的重要地点,参观人数每天超过2000人,每年超过60万人次。是集中宣传、推介、展示安化黑茶和安化自然、人文历史,是了解黑茶,了解安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安化文化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罗玉林
本文为安化黑茶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