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谌小丰:会行走的安化“黑茶史”

来源:红网益阳站 编辑:王乐丰 2018-07-26 13:05: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美淇 湖南安化报道

了解安化黑茶史,可以阅读黑茶的历史记载,可以研究流传下来老茶,可以参观黑茶百年木仓,然而,那些亲眼见证过黑茶发展历史的人则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今日,红网时刻新闻走访安化制茶师傅谌小丰老人,领略老人眼中的黑茶岁月。

谌小丰,晋丰厚第六代传人,金花千两茶、金花散茶首创者。1946年,谌小丰出生在湖南安化资江河畔的制茶世家。孩童时家里上万平方的木楼里阴干千两茶的场景是他脑海里不可抹去的记忆。尽管今年已70岁高龄,提起明朝中叶起始的安化黑茶发展史,谌小丰仍如数家珍。

谌小丰家里的晋丰厚茶行,创建于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万达家族与湖南安化黑茶世家谌氏家族联合创办,是当时安化唯一一家专贡皇家茶叶的茶号。晋商不在外置业,黑茶的制作全程由谌氏家族担当,发展到谌小丰父母一代,已经有5个品牌,仅晋丰厚和兴隆茂每年就能产一万多只千两茶。在茶行长大的谌小丰耳濡目染,制黑茶的基因从他一出生便谱写进他的生命里。

谌小丰一生经历了两次大的起落。第一次“落”是在1954年,茶行被收归国有。他寄宿到新疆的姑姑家,改行当了一名瓦匠,远离了祖传的制茶技术。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谌小丰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1981年返回安化老家,成立了酉州茶行,重新拾起祖传的技艺,风风火火的做起了黑茶经营。

当时,个体户最多不能雇佣超过8个人,而谌小丰的茶行有千人左右的工人。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这样形容自己:胆子大得很,根本就不怕。在吃苦霸蛮、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的鼓舞下,结合在新疆的经历,谌小丰觉得将黑茶作为边茶销往新疆是可行之路。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将黑茶销往新疆。

正是如日中天,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可随后不久,茶行开始走下坡路,谌小丰遭遇人生滑铁卢——他遭遇第二次“落”。当时,受到茶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茶行资金链断裂。

回忆起这段经历,谌小丰说,很荣幸自己见证了历史,曾经经历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交替期,是新旧体制的见证者。

谌小丰的小女儿谌超美形容自己父亲的这段经历时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被螃蟹夹的人。那段时间,谌小丰做过以物易物的生意,把黑茶送到边疆去,从边疆换回特产来。之后为了养家,他更是从事过服装、冶金、矾矿等非黑茶领域的生意。

2003年前后,茶市场开始走俏,同时黑茶市场因为人们对黑茶功效的新认知而有了新的拓展,谌小丰也再次返回自己所喜爱的本行——黑茶生意。回归后不久,他提出了三个理论。一是原本不可发花的散茶、千两茶也可发花;二是绿茶可以不经过黑毛茶的工序直接做成黑茶;三是黑茶的制作期可以不再局限于7、8、9三个月,全年12个月均可制作。谌小丰认为,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黑茶制作可以逐渐摆脱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谌小丰也没有闲下来,看新闻关注国家政策,动手做黑茶实验,打电话给茶商询问自家黑茶情况,教年轻一代做茶成为他每天的工作。期间,不少人会慕名前来学习黑茶,谌小丰都不吝赐教。谌小丰说,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一带一路”,对茶叶方面有政策优惠,安化黑茶有大作为。未来,他还将见证安化黑茶的新篇章。

来源:红网益阳站

编辑:王乐丰

本文为安化黑茶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ea.rednet.cn/content/2018/07/26/2257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安化黑茶频道首页